三九貼 使用說明書【 撰文/湯家誠醫師 】
📍三九貼起源
在傳統的中醫文化中,俗語說: 「夏養三伏, 冬補三九」,有別於一般常見的三伏貼, 三九指的是每年冬至後的三個九天,是古人長期觀察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在此時人體的陰氣最盛,因此使用辛溫散寒、溫陽通絡的藥物,在身體的穴位敷貼,以祛除潛在的寒濕,調整體質,希望達到「冬病冬治」的效果。
在冬季三九的時節,經常有許多民眾受風寒困擾,可能因為氣虛皮膚腠理不固,或是陽虛身體機能及免疫狀況低下,而三九貼主要針對氣虛與陽虛體質,利用藥餅敷貼來提振陽氣、增強免疫力。在文獻記載與實證研究中,經常用於上呼吸道敏感及氣喘族群,能改善氣喘發作次數與肺功能, 和過敏性鼻炎症狀如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癢等, 目前研究認為是藉由刺激性藥物, 於特定背部穴位貼敷,誘發局部免疫反應, 進而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的效果。
📍為什麼三九貼,貼起來會刺刺熱熱的呢?
三九貼在治法的分類上屬於外治法中的「敷貼法」與「藥物灸」也稱為「天灸」,在三九天敷貼的藥材中,比較常選用的有甘遂、白芥子、細辛、延胡索、丁香、肉桂、艾葉、薑汁等數種。將藥材輾粉後,以薑汁糊為丸狀。
這樣的刺熱感主要來自於其中白芥子與生薑汁對皮膚的刺激性,當芥子油苷(Glucosinolate)與黑芥子酶(Myrosinase)遇到水後,會酶解形成有刺激辛辣氣味的芥子油(Mustard oil)。
辛料中除了辣椒、胡椒、薑以外,芥子油也是辛料中的重要角色,像是高級壽司所搭配的山葵、平民的哇沙比-辣根、美式熱狗搭配的黃芥末醬,這些同屬於十字花科的植物中都有著芥子油的蹤影!!
–
📍適用族群
呼吸道敏感族群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反覆感冒等上呼吸道風寒,陽虛體寒族群,容易手足冰冷、慢性腹瀉、遇冷疼痛加劇等狀況。
📍不適合族群
皮膚敏感族群、相關藥物過敏、容易起水泡、敷貼處傷口、膚況不佳、急性發熱性疾病和有急性感染發炎、兩歲以下兒童與孕婦等。
如有施打COVID-19疫苗,建議和三九貼間隔一周時間。
📍使用注意事項
由於藥物具有刺激性,敷貼後局部如有發熱、微癢,屬正常反應,為藥物的作用效果。敷貼時間成人建議二至三小時,兒童約一小時,如有紅腫發熱皮膚刺痛不適, 請提早取下,如有局部有傷口也可擦拭紫雲膏,可以幫助皮膚修復。
–
文章內容僅作為中醫推廣與介紹分享,無法取代專業醫師診斷與治療,若有疾病與醫療相關問題,請諮詢專業醫師進行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