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吃太好,讓你 胃食道逆流 了嗎?【 撰文/林怡彣醫師 】
今年休了長長的10天年假,許多人都把握時間返鄉、出遊,也有不少異鄉遊子暌違了兩三年後回台探親,與家人朋友相聚時,不免會吃個大餐,一邊聊天、玩遊戲一邊吃零食、喝飲料。
因此,在年假過後,許多人因腸胃不適來就診,主訴大多是胸口灼熱感、脹氣、咽喉不適或者口腔或咽喉出現酸味,有些人甚至會因為「火燒心」而以為自己心臟不舒服,其實這些都是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噢!
隨著飲食的精緻化以及生活型態改變,胃食道逆流在台灣的盛行率已超過25%,表示大約每3到4個人就有1人曾患有此疾病。
胃食道逆流究竟是怎麼產生的?會出現什麼症狀呢?
中西醫會如何來治療?平時生活上又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呢?
讓我們一起看下去~
「胃食道逆流(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, GERD),顧名思義便是:胃液和食物朝食道的方向逆流,因而引起胸口及咽喉等其他部位的不適。」
⭐️典型症狀
–火燒心:胃中的酸性內容物逆流,刺激食道而產生灼熱感,常在進食後發生
–咽喉泛酸:胃酸逆流至口腔或咽部,特別是在平躺時好發
⭐️其他常見症狀
–胸痛:因食道位於胸口,受胃酸刺激後甚至會使人感到胸痛,因此常與心臟疾病混淆
–慢性咳嗽:當胃酸刺激到咽喉時,便容易引起反射性的咳嗽,特別是半夜慢性咳嗽常會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噢!
–咽喉梗感、聲音沙啞:胃酸刺激咽喉,也可能引起喉嚨異物感或聲音沙啞
–氣喘:在有氣喘體質的人身上,有時也會誘發氣喘
⭐️治療
-西醫大致上會使用鹼性藥物中和胃酸、抑制胃壁細胞分泌胃酸、保護胃壁黏膜。
-中醫則是會依症狀和個人體質,參酌脈診、舌診或腹診等徵象,來將胃食道逆流分為多種不同證型,再依醫師的臨床判斷來給予較適合的處方
⭐️飲食及生活衛教
胃食道逆流的發生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,所以我們可以注意些什麼呢?
-有些食物請注意!
⚠️喝的 1.咖啡因 2.氣泡飲料
⚠️吃的 1.甜的和酸的食物(一天水果的份量建議少於2個拳頭) 2.太油或太辣的食物
–飯水分離:吃飯前半小時、吃飯後1小時內不要喝水、茶、湯,也避免吃粥或湯泡飯
–避免過飢過飽:吃到8分飽就好,吃飯時細嚼慢嚥,一口盡量要咬20下以上
–減少易脹氣食物,例如:麵包、豆類、乳製品等
–吃飽之後不要馬上躺下,睡前1小時也盡量不要吃東西!
⭐️穴位按摩
在腸胃不適或者胃酸逆流的當下,按摩以下穴位也可紓緩不適感:
–內關穴:緩解胃氣上衝
–足三里穴:改善腸胃蠕動
–中脘穴:緩解胃痛
–合谷、太衝穴(開四關):緩解壓力大或情緒引起的消化不良
–
文章內容僅作為中醫推廣與介紹分享,無法取代專業醫師診斷與治療,若有疾病與醫療相關問題,請諮詢專業醫師進行評估。